從這趟文化之旅中,感受寶馬的全面可持續發展觀
低碳綠色消費已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。
前不久,知萌咨詢機構發布的《2023中國消費趨勢報告》顯示,“綠色風尚”位列去年十大消費趨勢之一,有73.8%的消費者會在日常購物中,傾向于選擇主張或踐行可持續的平臺、品牌。
在這種情況下,品牌要如何做好可持續發展?
寶馬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,
7月30日,“BMW中國文化之旅——茶鄉茶韻之旅”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正式啟程。此次文化之旅深入到中國茶鄉——福建,探訪、體驗、學習了茶文化中蘊含的人文思想及可持續發展理念,為寶馬在中國踐行全面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指導。
在寶馬看來,可持續發展不僅意味著綠色低碳,更關乎人與社會。因此寶馬在中國將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重點放在協同降碳、擁抱循環經濟和社會貢獻三個領域。其中在社會貢獻方面,寶馬這些年來已連續開展“BMW中國文化之旅”、“BMW 童悅之家”、“BMW美麗家園行動”等特色活動,點明了寶馬致力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決心。
01
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文化傳承
一年一度的“BMW中國文化之旅”,總是把目光聚焦在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,這是為何?文化與可持續發展又有何關系?
這是因為文化是可持續發展的靈魂和核心。
“文化塑造了我們的身分,也代表著我們。唯有將文化置于發展政策的核心,才能確保以人為本,包容且公平的發展。”
在聯合國于2015年采納的可持續發展目標(SDGs)里,文化首度在國際發展議程中被提及。教科文組織將此舉譽為對文化的“空前重視”。
在教科文組織看來,如果說可持續發展目標(SDGs)以經濟、社會和環境為三大支柱目標,那么文化和創造力則對每個支柱都橫向做出重要貢獻。文化能夠直接促進和賦能許多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。
寶馬認同這一觀點。在它看來:“弘揚文化遺產就是團結全人類。文化是全球公益物,是我們共同的遺產,它將所有人聯系起來,在各國人民間搭起紐帶和橋梁。”
因此“BMW中國文化之旅”從2007年發起之初,就確定了聚焦中國傳統文化保護,賦能非遺傳承人并以創新思維促進文旅融合的目標及方向。
17年來,“BMW中國文化之旅”已經扶助了24個省份的410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,資助并賦能培訓近千位非遺傳承人,影響并帶動近1.6億人次加入非遺傳承與保護行列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一項目一直致力于助力非遺走進現代生活,并且提供的是系統性的解決方案,而不僅僅是提供一次性的支持。
這也得到了官方的權威認可,“BMW中國文化之旅”3次作為案例收錄于中國高等教育官方教材,在2019年還入選國家鄉村振興局“2019年企業精準扶貧專項50佳”,成為動員和引導廣大企業參與脫貧攻堅的典型案例。
可見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,寶馬不僅走得快,其全面性和創新性也是業內領先的。
02
BMW中國文化之旅再啟,為何選擇茶文化?
2023“BMW中國文化之旅”將主題定為茶文化,并來到了茶鄉福建。在這里,我們駕駛著寶馬i3在短短3天的時間里奔襲600公里,先是到武夷山深入體驗武夷巖茶,再到“世界瓷都”德化研討中國瓷器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,最后途徑“海絲名城”泉州,學習茶與瓷器走向全球的歷史。
整趟行程安排得非常緊湊和充實,并不是走馬觀花,而是深入學習了茶的起源、做法和歷史,在這種過程中,我們也得以更深刻地明白為何茶不僅僅是一種飲料,更是中國文化的符號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代表。
首先,茶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,一直被用來招待客人、建立感情和聯結社會,已經深刻地融入了人們的社會生活。而且茶葉貫穿不同文化、經濟和歷史,真正能將全球聯系起來。
這樣的特質讓茶完美體現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理念,“弘揚文化遺產就是團結全人類”。
其次,2022年11月,“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”還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。這是對中國茶文化的肯定,說明中華民族通過茶文明體現出來的生活方式、生活美學,已經得到世界的充分認識。
最后,茶文化中蘊含的“天人合一”的人文思想,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體現,這與寶馬踐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不謀而合。寶馬集團的可持續發展觀不僅僅意味著綠色低碳,更
關注人與社會,這也是寶馬全面可持續發展觀的核心所在。
比起單純學習茶文化更加難能可貴的是,寶馬也在做實事,這次文化之旅就聚焦茶文化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,達成了三個社會成果:
第一,深入中國茶鄉福建,學習、體驗茶文化中蘊含的可持續發展觀;
第二,遴選資助福建傳統手工藝者進入“ 中國文化之旅傳統手工藝文創設計大賽”;
第三,開辟區域定制路線,積極響應文旅部“鄉村四時好風光”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
遴選推廣工作。
看來,保護中國傳統文化,聚焦社會問題,寶馬不只是簡單說說,而是在真正研究社會問題,并給出了寶馬答案。
03
寶馬的可持續發展,不只是低碳
作為一家享譽世界的豪華車企,提起寶馬,很多人第一反應首先想到的是運動和操控,對它的經典車型如數家珍,文化保護似乎與它并沒有什么關系。
事實上并非如此,寶馬的價值觀中有一條是:無永續不豪華。這意味著它將可持續發展置于企業發展的最高位置。
同時寶馬尋求的是全方位的可持續發展之道,不只是單純的低碳產品,還包括統籌產品線、生產網絡和供應商體系,貫穿產業鏈上下游。
正是這樣的價值觀,決定了寶馬今天會沖在文化保護的第一線。
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博士表示: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指出:‘弘揚文化遺產就是團結全人類。’寶馬集團認同這一理念,并始終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戰略核心。關愛人、社會和文化是寶馬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觀的核心所在。我們始終遵循可持續發展理論中的3P原則,即人本、地球和繁榮。‘BMW中國文化之旅’就是‘人本’的體現,它賦予寶馬可持續發展觀人文色彩。我們有責任確保不僅為后代留下碧水藍天,還能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中成長,體驗我們豐富的文化遺產。 ”
從這番話不難看出,寶馬認為自己不僅需要造好車,還應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。
這也決定了寶馬的可持續發展與眾不同,對于寶馬而言,可持續發展是有溫度的。它相信,一家卓越的企業,不僅要注重盈利能力,更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——堅持可持續發展觀, 致力于實現經濟、社會和環境的平衡發展。
結語:
可持續發展是自然、人、社會的有機統一,而文化又是一個社會的靈魂和養分,因此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文化多樣性。
寶馬早早地就意識到了這一點,并上升至企業的最高發展價值觀,以文化保護為切入點,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。
最熱評論
全部評論
